2008十二月 台北市
Agfa Billy compur 6x9 with apotar lens
感謝noli1228網友來函, 針對原先在yahoo blog發表
EFKE黑白底片的留言:
您好,前陣子看到您這篇文章而被吸引,所以從國外買了幾卷efke100和50來試看看。
你沖的好棒,我沖過幾卷的efke100但是灰階沖出來都沒有您那麼豐富,亮部常常死白,不然就是暗部死黑。
沖不出像您這麼豐富的灰階,不知是否方便請教您在使用這支底片時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在哪?
比如拍攝時的曝光,顯影時的藥劑、比例、溫控、時間、攪搶頻率等,感謝分享。
noli1228
回覆如下 :P
相片結果可分兩個部份來看, 一個是測光, 一個是顯影~
暗部死黑代表曝光不足
若常常這樣, 有可能代表您的拍攝工具或是拍攝習慣會造成你想要的結果曝光不足
那麼就當您想要拍攝的時候,多加幾格(0.5格或以上)拍攝,
或是多拍幾張增加不同格數曝光的照片
應該就可以抓到自己拍攝的習性
亮部死白就代表顯影的部份了
顯影過度,搖晃造成過大反差都會有影響
水一定要過濾,控溫的方式我都用冰箱加上藍冰解決
金屬沖片罐溫度變化比較大, 個人比較愛用塑膠的沖片罐,溫度變化較小
搖晃方式影響很大! 我後來就愛用AP的罐子
用旋轉桿子的方式沖片,至少比較能控制搖晃的方式
當然這些就看您用的工具來做調整
我的作法都很笨, 應該說我都是偷懶型的啦
沒有很精密的做Zone System,
都是用很簡單的方法去建立我的"系統"
我的測光顯影數據都是依照鏡頭機身獨立分開的
例如:
某顆鏡頭搭在某顆機身的時候,比測光數據適合曝光正常/不足n格/過度n格, 適合20度C水顯影時間,
另外會列出正常反差,自定義的反差+/-的時間
以後就照表操課
拍一張依照相機測光值的照片, 然後各拍加減1~2格的照片來測試沖洗
沖洗的時間先用原廠建議值的80%去測, 然後標準, 120%的顯影時間...
最後列出一個自己的喜歡的參考值. :P
原則上, 我會盡量顯影出比較反差低的底片
保留最多暗部以及亮部的結果, 方便做最後成品的處理
細節的調整, 留給放大照片,
或是掃描使用數位暗房輸出